集團深入開展「我為群眾辦實事」實踐活動
發布日期:2021年09月22日 來源:華僑城集團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集團黨委按照國資委黨委統一部署,以企業發展和群眾需求為導向,圍繞“四惠”專項行動深入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著力在“實、新、立”上下功夫,推動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辦好利企惠民實事的動力和成效。
立足“實”字,確?!稗k實事”落地見效
集團堅持學史力行,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實踐活動,全方位、多渠道征求基層意見建議百余條,并結合實際制定《華僑城集團“城心城意筑夢前行——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工作方案》,圍繞立足主責主業、服務基層群眾、關愛職工群眾、踐行社會責任開展“四惠”專項行動。聚焦“四惠”專項行動,集團層面研究確定兩批、19個重點項目,指導各二級黨組織確定兩批、388個重點項目。
優質服務惠游客,出游更舒心。聚焦文旅主業,統籌旗下各旅游景區和企業,提供優質旅游服務,于6月啟動2021華僑城文化旅游節,已策劃舉辦活動百余場,推出旅游產品500余項,助力國內大循環。提質增效惠基層,管理更精細。緊緊圍繞深化國企改革攻堅,推動數字化管理平臺搭建,優化線上辦公模式,以標準化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,賦能企業管理和業務發展。暖心關愛惠員工,隊伍更團結。抓住廣大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通過加強人才培養、完善職業發展通道、開展職工關心關愛活動等,切實增強職工獲得感、幸福感。踐行責任惠民生,擔當更有為。立足自身產業特色,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,持續開展對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、三穗縣的定點幫扶,建設劍門關雙旗美村等一批美麗鄉村項目,開展自然教室和自然學校建設、舉辦OCT鳳凰花嘉年華等公益文化活動,用實際行動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突出“新”字,創新“辦實事”思路舉措
注重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文旅主責主業相結合,打造一批紅色文旅項目。通過調研指導、摸底試點,制定印發《關于挖掘紅色資源打造“紅色文旅項目”的指導意見》,打造第一批紅色文旅項目,共推出5條紅色文旅專線、4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、近20個紅色文藝精品力作,制作推廣《紅色文旅 創想筑夢》成果展示片。其中,深東集團紅色文旅路線入選首批中央企業紅色資源網絡展覽,劍門關景區入選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,自貢華僑城《百年輝煌》彩燈黨史展被人民網、川觀新聞等網絡平臺播出,滿足黨員干部紅色教育需求。
注重將推動改革攻堅與激發企業活力相結合,推動一批關鍵任務落地。深化數字化轉型。立足傳統文旅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與難點,結合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編制數字化轉型規劃,完成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頂層設計,并啟動實施“上云入湖”、產業互聯網落地試點、貨值管理等典型項目,持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。立足混改黨建新模式,深入開展調研,編制《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工作指引(試行)》,開展混改融合示范專項行動,推動混改企業黨建與經營深度融合走深走實。深化校園招聘改革。為加快培養和打造適應集團跨越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,開展校招改革,實施校招生三年培養方案,完善培養模式;首次啟動“超級管培生計劃”,從頂尖院校遴選優質人才;改革校招生引進方式,實行“二級統招統分,三級項目歷練”的模式,加強人才隊伍源頭建設。深化重點項目攻堅。立足年度經營任務,以“華僑城品質”和“華僑城速度”推動一批時間緊、任務重、難度大、要求高的重大項目取得關鍵進展。如克服技術和工期雙挑戰,于6月實現深圳市重要民生工程——濱海廊橋橋體工程主體全線貫通。
注重將服務民生需要與踐行責任擔當相結合,開展一批社會公益活動。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實踐。聯合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《華僑城美麗鄉村實踐》;探索金融賦能文旅產業發展路徑,成功發行20億元“鄉村振興”票據;打造鄉村振興秦巴山區樣板——雙旗美村,與甘肅臨夏州、四川馬邊縣和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等簽訂項目合作協議,從旅游人才培育、農特產品研發銷售等多個維度助推偏遠地區文旅產業發展。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。在建設昆明烏龍古漁村、鶴山古勞水鄉等村落中,保護綠水青山,重構原鄉文化生態圈;在全國積極援建自然教室和自然學校,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76.67萬元,調研參觀、自然教育覆蓋人群約4500人次。持續開展定點幫扶活動。旗下87家工會通過“僑城匯”電商平臺采購三穗、天柱兩縣農產品累計金額達550萬元;推出“小紅花”系列品牌活動之鄉村美育計劃、“愛在僑城——鳳凰花助學計劃”公益活動,為三穗、天柱鄉村學生捐贈美術類用品和愛心圖書室。開展公益志愿服務。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,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華僑城文旅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》,旗下各景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及安全生產經營各項措施,深圳華僑城醫院組建50人采樣隊完成12天、21.2萬人次的核酸采樣任務。積極馳援河南防汛救災,向河南災區捐款1000萬元,旗下河南區域各企業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搶險和災后重建工作??导鸭瘓F參與2021“視界助夢、為愛同行”公益助學計劃,累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5所鄉村小學設立“智慧課堂”示范點,惠及300余名學生。
注重將發揮組織優勢與服務職工群眾相結合,搭建一批作用發揮平臺。搭建黨員崗位建功平臺。廣泛開展“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”活動,各級黨委領導班子深入開展“走基層、學黨史、促發展”專題調研活動;各級黨組織書記推進“書記項目”361個,推動解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和職工群眾“急難愁盼”的重點難點問題;廣大黨員干部在先鋒工程、黨建共建等活動中帶動全體職工踐行承諾。搭建服務職工平臺。集團工會啟動“智慧工會”“網上職工之家”平臺的建設,持續做好疫情防控、購買醫保等各項健康關愛工作,覆蓋人群47418人次。常態化開展幫扶活動,各級工會常態化慰問干部職工37882人次,發放物資和慰問金合計812.52萬元;開展“金秋助學”計劃,為7114名困難職工子女發放助學金等310.3萬元。搭建青年成長成才平臺。開展“我為青年做件事”實踐活動,廣泛召開“青春面對面”座談會,深入開展“維修技能大賽”“崗前十分鐘創意大賽”等青年技能競賽。9月初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舉辦為期14天的“青馬工程”培訓班,59名青年骨干員工參加培訓。
注重“立”字,建立“辦實事”長效機制
圍繞實踐活動開展,建立體系化工作機制。聚焦“誰來辦”,堅持“領導班子帶頭辦、黨組織書記重點辦、黨員隊伍攻堅辦”,自上而下層層壓實責任,建立上下聯動的組織領導機制。聚焦“辦什么”,通過專題調研、職工意見座談會、金點子大賽、發放調查問卷等,常態化傾聽了解職工群眾呼聲,建立全方位項目征集機制。聚焦“怎么辦”,建立年度辦實事項目清單庫,實行“臺賬式”管理,逐條逐項明確落實措施、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,并動態跟進調整清單臺賬內容,建立“一庫一臺賬”的項目管理機制。聚焦“辦得怎么樣”,發揮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作用,通過查看活動方案和項目清單、臺賬清單等方式,建立動態跟蹤反饋機制。
圍繞實踐活動成效,建立常態化落實機制。聚焦問題短板,集團領導班子結合各自分管領域確定調研課題,通過聽取匯報、查閱檔案、實地調研、講授黨課、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調查研究,形成調研報告,匯編調研成果,鞏固建立調查研究長效機制。聚焦重難點項目,印發《關于結合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開展2021年度基層黨建“書記項目”的通知》,動員各級黨組織書記認領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和職工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建立“書記項目”長效機制。聚焦基層黨建,通過構建黨建工作標準化體系、制定基層黨支部組織力提升專項方案、編制混改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工作指引等,建立提質增效長效機制。聚焦小事小情,充分發揮各級工會橋梁紐帶作用,幫助解決職工群眾在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困難,建立服務群眾長效機制。聚焦困難群體,印發《關于開展“送溫暖 聚人心 促發展”幫扶活動的通知》,常態化開展分類幫扶,建立關心關愛長效機制。聚焦鞏固脫貧成果,踐行“六個邁向”幫扶思路,通過抓實保障幫扶資金、續派掛職干部、派駐專家駐點指導、開展文旅項目合作等,建立文旅幫扶長效機制。
下一階段,集團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“七一”重要講話精神,對照“九個必須”根本要求,圍繞“四惠”專項行動,進一步梳理完善重點民生項目清單,做好基層調研、走訪反饋、跟蹤督導、效果評估、宣傳引導等工作,持續健全辦實事長效機制,推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。